送別詩(293首)
送別詩,是抒發詩人離別之情的漢族詩歌。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,王維,王昌齡等。送別詩抒寫離情別緒,是分離時迸發的情感火花。要把這種情感火花表達出來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對此深有體會:“凡作詩,寫景易,言情難。何也?景從外來,目之所觸,留心便得;情從心出,非有一種芬芳悱惻之懷,便不能哀感頑艷?!贝硕卧挵亚楹途敖厝环珠_說得不確,但就“言情難”而言,還是有道理的。送別詩要想“感動激發人意”,必須采用一些手法來“言情”。 代表人物:李白、王維、王昌齡、劉長卿、王勃、岑參、高適、駱賓王
- 作者:
- 全部
- 李白(22)
- 蘇軾(17)
- 辛棄疾(14)
- 王維(14)
- 高適(9)
- 劉長卿(9)
- 吳文英(8)
- 杜甫(7)
- 王昌齡(7)
- 岑參(7)
- 黃庭堅(6)
- 韓愈(6)
- 孟浩然(6)
- 王勃(5)
- 白居易(4)
- 王惲(4)
- 納蘭性德(3)
- 周邦彥(3)
- 杜牧(3)
- 柳宗元(3)
- 賈島(3)
- 陸游(3)
- 李頎(3)
- 宋濂(2)
- 司馬光(2)
- 韋應物(2)
- 歐陽修(2)
- 林逋(2)
- 駱賓王(2)
- 許渾(2)
- 晏殊(2)
- 鄭愔(2)
- 賀鑄(2)
- 皇甫冉(2)
- 楊萬里(2)
- 杜荀鶴(2)
- 張元干(2)
- 高啟(2)
- 盧綸(2)
- 何遜(2)
- 劉克莊(2)
- 齊己(2)
- 鄭思肖(1)
- 溫庭筠(1)
- 包融(1)
- 梅堯臣(1)
- 家鉉翁(1)
- 夏竦(1)
- 楊炎正(1)
- 陳師道(1)
- 周紫芝(1)
- 黃大臨(1)
- 吳潛(1)
- 袁宏道(1)
- 賈至(1)
- 張祜(1)
- 楊炯(1)
- 陳子昂(1)
- 陳鳳儀(1)
- 李商隱(1)
- 劉禹錫(1)
- 周端臣(1)
- 趙汝愚(1)
- 陳亮(1)
- 孟郊(1)
- 郎士元(1)
- 張說(1)
- 吳泳(1)
- 盧照鄰(1)
- 寇準(1)
- 朱淑真(1)
- 李賀(1)
- 劉辰翁(1)
- 曹植(1)
- 鄭文寶(1)
- 張籍(1)
- 劉仙倫(1)
- 何大圭(1)
- 王安石(1)
- 吳大有(1)
- 趙蕃(1)
- 王觀(1)
- 李益(1)
- 韓元吉(1)
- 王建(1)
- 張翥(1)
- 孫光憲(1)
- 王之渙(1)
- 詹玉(1)
- 王以寧(1)
- 岳飛(1)
- 韋莊(1)
- 張先(1)
- 庾信(1)
- 杜審言(1)
- 顧敻(1)
- 錢起(1)
- 王守仁(1)
- 李嘉祐(1)
- 司空曙(1)
- 郭麐(1)
- 邊貢(1)
- 皇甫曾(1)
- 徐鉉(1)
- 鄭錫(1)
- 楊志堅(1)
- 劉燕哥(1)
- 韓琮(1)
- 孫洙(1)
- 張寧(1)
- 嚴維(1)
- 棲蟾(1)
- 楊巨源(1)
- 李攀龍(1)
- 任華(1)
- 范成大(1)
- 何夢桂(1)
- 周密(1)
- 范云(1)
- 貫休(1)
- 張泌(1)
- 洪咨夔(1)
- 1、《送友人歸》 鄭思肖·宋代年高雪滿簪,喚渡浙江潯?;湟槐?,月明千里心。鳳凰身宇宙,麋鹿性山林。別后空回首,冥冥煙樹深。
- 2、《和答元明黔南贈別》 黃庭堅·宋代萬里相看忘逆旅,三聲清淚落離觴。朝云往日攀天夢,夜雨何時對榻涼。急雪脊令相并影,驚風鴻雁不成行。歸舟天際?;厥?,從此頻書慰斷腸。
- 3、《劍閣賦》 李白·唐代咸陽之南,直望五千里,見云峰之崔嵬。前有劍閣橫斷,倚青天而中開。上則松風蕭颯瑟颶,有巴猿兮相哀。旁則飛湍走壑,灑石噴閣,洶涌而驚雷。 送佳人兮此去,復何時兮歸來?望夫君兮安極,我沉吟兮嘆息。視滄波之東注,悲白日之西匿。鴻別燕兮秋聲,云愁秦而暝色。若明月出于劍閣兮,與君兩鄉對酒而相憶!(鄉 通:向)
- 4、《送子由使契丹》 蘇軾·宋代云海相望寄此身,那因遠適更沾巾。不辭驛騎凌風雪,要使天驕識鳳麟。沙漠回看清禁月,湖山應夢武林春。單于若問君家世,莫道中朝第一人。
- 5、《太常引·錢齊參議歸山東》 劉燕哥·未知故人送我出陽關,無計鎖雕鞍。今古別離難。兀誰畫娥眉遠山。一尊別酒,一聲杜宇,寂寞又春殘。明月小樓間,第一夜相思淚彈。
- 6、《踏莎行·芳草平沙》 張翥·元代芳草平沙,斜陽遠樹,無情桃葉江頭渡。醉來扶上木蘭舟,將愁不去將人去。薄劣東風,夭斜落絮,明朝重覓吹笙路。碧云紅雨小樓空,春光已到銷魂處。
- 7、《小重山·綠樹鶯啼春正濃》 何大圭·宋代綠樹鶯啼春正濃,釵頭青杏小,綠成叢。玉船風動酒鱗紅。歌聲咽,相見幾時重?車馬去匆匆,路隨芳草遠,恨無窮。相思只在夢魂中。今宵月,偏照小樓東。
- 8、《送薛存義序》 柳宗元·唐代河東薛存義將行,柳子載肉于俎,崇酒於觴,追而送之江滸,飲食之。且告曰:“凡吏于土者,若知其職乎?蓋民之役,非以役民而已也。凡民之食于土者,出其什一傭乎吏,使司平于我也。今我受其直,怠其事者,天下皆然。豈惟怠之,又從而盜之。向使傭一夫于家,受若值,怠若事,又盜若貨器,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。以今天下多類此,而民莫敢肆其怒與黜罰者,何哉?勢不同也。勢不同而理同,如吾民何?有達于理者,得不恐而畏乎!” 存義假令零陵二年矣。早作而夜思,勤力而勞心;訟者平,賦者均,老弱無懷詐暴憎。其為不虛取直也的矣,其知恐而畏也審矣?! ∥豳v且辱,不得與考績幽明之說;于其往也,故賞以酒肉而重之以辭。
- 9、《齊天樂·送童甕天兵后歸杭》 詹玉·元代相逢喚醒京華夢,吳塵暗斑吟發。倚擔評花,認旗沽酒,歷歷行歌奇跡。吹香弄碧。有坡柳風情,逋梅月色。畫鼓紅船,滿湖春水斷橋客。當時何限俊侶,甚花天月地,人被云隔。卻載蒼煙,更招白鷺,一醉修江又別。今回記得。再折柳穿魚,賞梅催雪。如此湖山,忍教人更說。
- 10、《十二月十九日夜中發鄂渚曉泊漢陽親舊攜酒追送聊為短句》 黃庭堅·宋代接淅報官府,敢違王事程。宵征江夏縣,睡起漢陽城。鄰里煩追送,杯盤瀉濁清。袛應瘴鄉老,難答故人情。
- 11、《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東禪莊院》 蘇軾·宋代十日春寒不出門,不知江柳已搖村。稍聞決決流冰谷,盡放青青沒燒痕。數畝荒園留我住,半瓶濁酒待君溫。去年今日關山路,細雨梅花正斷魂。
- 12、《于中好·送梁汾南還為題小影》 納蘭性德·清代握手西風淚不干,年來多在別離間。遙知獨聽燈前雨,轉憶同看雪后山。憑寄語,勸加餐。桂花時節約重還。分明小像沉香縷,一片傷心欲畫難。
- 13、《送仲高兄宮學秩滿赴行在》 陸游·宋代兄去游東閣,才堪直北扉。莫憂持橐晚,姑記乞身歸。道義無今古,功名有是非。臨分出苦語,不敢計從違。
- 14、《水調歌頭·送王子初之太原》 王惲·元代將軍報書切,高臥起螭蟠。悲歡離合常事,知己古為難。憶昔草廬人去,郁郁風云英氣,千載到君還。歌吹展江底,長鋏不須彈。路漫漫,天渺渺,與翩翩。西風鴻鵠,一舉橫絕碧云端。自笑鹡鸰孤影,落日野煙原上,沙晚不勝寒。后夜一相意,明月滿江干。
- 15、《滿江紅·題碧梧翠竹送李陽春》 張寧·明代一曲清商,人別后、故園幾度。想翠竹、碧梧風采,舊游何處。三徑西風秋共老,滿庭疏雨春都過??瓷n苔、白石易黃昏,愁無數。嶧山畔,淇泉路??栈厥?,佳期誤。嘆舞鸞鳴鳳,歸來遲暮。冷淡還如西草,凄迷番作江東樹。且留他、素管候冰絲,重相和。
- 16、《諸門人送至龍里道中二首》 王守仁·明代蹊路高低入亂山,諸賢相送愧間關。溪云壓帽兼愁重,風雪吹衣著鬢斑?;T夜堂還共語,桂枝秋殿聽躋攀。相思不作勤書禮,別后吾言在訂頑。雪滿山城入暮關,歸心別意兩茫然。及門真愧從陳日,微服還思過宋年。樽酒無因同歲晚,緘書有雁寄春前。莫辭秉燭通霄坐,明日相思隔隴煙。
- 17、《浣溪沙·送王子勉都運關中》 王惲·元代薊北分攜已六年。 秋風淇上又離筵。一尊情話重留連。內史調兵惟漢相, 春潭通漕笑韋堅。岳云拋翠上吟鞭。
- 18、《雨后送李將軍還祠偕同寅飲一杯亭》 趙汝愚·宋代民感桑林雨,云施李靖龍。精誠天地動,意愿鬼神從。村喜禾花實,峰看嶺岫重。白旗輝烈日,遙映一杯濃。
- 19、《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》 杜牧·唐代日暖泥融雪半消,行人芳草馬聲驕。九華山路云遮寺,清弋江村柳拂橋。君意如鴻高的的,我心懸旆正搖搖。同來不得同歸去,故國逢春一寂寥!
- 20、《水龍吟·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》 王惲·元代當年紫禁煙花,相逢恨不知音早。秋風倦客,一杯情話,為君傾倒?;厥籽嗌?,月明庭樹,兩枝烏繞。正情馳魏闕,空書怪事,心膽墮,傷殷浩。禍福無端倚伏,問古今、幾人明了。滄浪漁父,歸來驚笑,靈均枯槁。邂逅淇南,歲寒獨在,故人襟抱。恨黃塵障尺,西山遠目,送斜陽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