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ol id="zetqq"></ol>

    <track id="zetqq"></track>

  1. 關閉
    預覽(按enter鍵查看全詩)
    手機訪問:m.shangshiwen.com 古詩文網 取消固定
    首頁 > 詩詞標簽 > 描寫山水

    描寫山水(111首)

    山水詩,是指描寫山水風景的詩。在一首山水詩中,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時出現,有的只寫山景,有的卻以水景為主。但不論水光或山色,必定都是未曾經過詩人知性介入或情緒干擾的山水,也就是山水必須保持耳目所及之本來面目。當然,詩中的山水并不局限于荒山野外,其他經過人工點綴的著名風景區,以及城市近郊、宮苑或莊園的山水亦可入詩。 代表人物:謝靈運、孟浩然、謝朓、王維、劉長卿、韋應物、劉禹錫、柳宗元、裴迪、常建、儲光羲、李白、杜牧、陶淵明、王之渙

    • 1、《自金山放船至焦山蘇軾·宋代金山樓觀何眈眈,撞鐘擊鼓聞淮南。焦山何有有修竹,采薪汲水僧兩三。云霾浪打人跡絕,時有沙戶祈春蠶。我來金山更留宿,而此不到心懷慚。同游盡返決獨往,賦命窮薄輕江潭。清晨無風浪自涌,中流歌嘯倚半酣。老僧下山驚客至,迎笑喜作巴人談。自言久客忘鄉井,只有彌勒為同龕。困眠得就紙帳暖,飽食未厭山蔬甘。山林饑臥古亦有,無田不退寧非貪。展禽雖未三見黜,叔夜自知七不堪。行當投劾謝簪組,為我佳處留茅庵。
    • 2、《泗州東城晚望秦觀·宋代渺渺孤城白水環,舳艫人語夕霏間。林梢一抹青如畫,應是淮流轉處山。
    • 3、《諸子喻山水》 先秦諸子·先秦子曰:“譬如為山,未成一簣,止,吾止也;譬如平地,雖覆一簣,進,吾往也。 《論語·子罕》  上不天則下不遍覆,心不地則物不必載。太山不立好惡,故能成其高;江海不擇小助,故能成其富。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萬物備,歷心于山海而國家富。上無忿怒之毒,下無伏怨之患,上下交樸,以道為舍。故長利積,大功立,名成于前,德垂于后,治之至也?!俄n非子·大體》  海不辭水,故能成其大;山不辭土石,故能成其高;明主不厭人,故能成其眾;士不厭學,故能成其圣。 《管子·形勢解》  子曰:“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;知者動,仁者靜;知者樂,仁者壽?!?《論語·雍也》  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?!?《論語·子罕》  徐子曰:“仲尼亟稱于水,曰:‘水哉,水哉!’何取于水也?”  孟子曰:“源泉混混,不舍晝夜,盈科而后進,放乎四海。有本者如是,是之取爾。茍為無本,七、八月之間雨集,溝澮皆盈,其涸也,可立而待也。故聲聞過情,君子恥之?!薄睹献印るx婁下》  孟子曰:“孔子登東山而小魯,登泰山而小天下。故觀于海者難為水,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)。觀水有術,必觀其瀾。日月有明,容光必照焉。流水之為物也,不盈科不行;君子之志于道也,不成章不達?!薄睹献印けM心上》  上善若水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。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于道。居善地,心善淵,與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動善時。夫唯不爭,故無尤?!独献印返诎苏隆 〗K阅転榘俟韧跽?,以其善下之,故能為百谷王。 《老子》第66章  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,以其無以易之。弱之勝強,柔之勝剛,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。 《老子》第78章  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避高而趨下,兵之形避實而擊虛;水因地而制流),兵因敵 而制勝。故兵無常勢,水無常形。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,謂之神。 《孫子·虛實篇》
    • 4、《百丈山記朱熹·宋代登百丈山三里許,右俯絕壑,左控垂崖,壘石為磴,十余級乃得度。山之勝,蓋自此始?! ⊙愣鴸|,即得小澗。石梁跨于其上。皆蒼藤古木,雖盛夏亭午無暑氣。水皆清澈,自高淙下,其聲濺濺然。度石梁,循兩崖曲折而上,得山門。小屋三間,不能容十許人,然前瞰澗水,后臨石池,風來兩峽間,終日不絕。門內跨池又為石梁。度而北,躡石梯,數級入庵。庵才老屋數間,卑庳迫隘,無足觀。獨其西閣為勝。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閣下,南與東谷水并注池中。自池而出,乃為前所謂小澗者。閣據其上流,當水石峻激相搏處,最為可玩。乃壁其后,無所睹。獨夜臥其上,則枕席之下,終夕潺潺23。久而益悲,為可愛耳?! 〕錾介T而東十許步,得石臺。下臨峭岸,深昧險絕。于林薄間東南望,見瀑布自前巖穴瀵涌而出,投空下數十尺。其沫乃如散珠噴霧,目光燭之,璀璨奪目,不可正視。臺當山西南缺,前揖蘆山,一峰獨秀出,而數百里間峰巒高下亦皆歷歷在眼。日薄西山,余光橫照,紫翠重迭,不可殫數。旦起下視,白云滿川,如海波起伏。而遠近諸山出其中者,皆若飛浮來往?;蛴炕驔],頃刻萬變。臺東徑斷,鄉人鑿石容磴以度,而作神祠于其東,水旱禱焉。畏險者或不敢度。然山之可觀者,至是則亦窮矣?! ∮嗯c劉充父、平父、呂叔敬、表弟徐周賓游之。既皆賦詩以紀其勝,余又敘次其詳如此。而其最可觀者,石磴、小澗、山門、石臺、西閣、瀑布也。因各別為小詩以識其處,呈同游諸君。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。
    • 5、《北山王安石·宋代北山輸綠漲橫陂,直塹回塘滟滟時。細數落花因坐久,緩尋芳草得歸遲。
    • 6、《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蘇軾·宋代山蒼蒼,水茫茫,大孤小孤江中央。崖崩路絕猿鳥去,惟有喬木攙天長??椭酆翁巵?,棹歌中流聲抑揚。沙平風軟望不到,孤山久與船低昂。峨峨兩煙鬟,曉鏡開新妝。舟中賈客莫漫狂,小姑前年嫁彭郎。
    • 7、《青杏兒·秋朱栴·明代午枕夢初殘,高樓上,獨憑闌干。清商應律金風至,砧聲斷續,笳音幽怨,雁陣驚寒。景物不堪看,凝眸處愁有千般。秋光談薄人情似,迢迢野水,茫茫衰草,隱隱青山。
    • 8、《望廬山瀑布李白·唐代日照香爐生紫煙,遙看瀑布掛前川。飛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銀河落九天。
    • 9、《與朱元思書吳均·南北朝風煙俱凈,天山共色。從流飄蕩,任意東西。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,奇山異水,天下獨絕?! ∷钥~碧,千丈見底。游魚細石,直視無礙。急湍甚箭,猛浪若奔?! A岸高山,皆生寒樹,負勢競上,互相軒邈,爭高直指,千百成峰。泉水激石,泠泠作響;好鳥相鳴,嚶嚶成韻。蟬則千轉不窮,猿則百叫無絕。鳶飛戾天者,望峰息心;經綸世務者,窺谷忘反。橫柯上蔽,在晝猶昏;疏條交映,有時見日。
    • 10、《巫山一段云·古廟依青嶂李珣·唐代古廟依青嶂,行宮枕碧流。水聲山色鎖妝樓。往事思悠悠。云雨朝還暮,煙花春復秋。啼猿何必近孤舟。行客自多愁。
    • 11、《長相思·汴水流白居易·唐代汴水流,泗水流,流到瓜州古渡頭。吳山點點愁。思悠悠,恨悠悠,恨到歸時方始休。月明人倚樓。
    • 12、《東溪梅堯臣·宋代行到東溪看水時,坐臨孤嶼發船遲。野鳧眠岸有閑意,老樹著花無丑枝。短短蒲耳齊似剪,平平沙石凈于篩。情雖不厭住不得,薄暮歸來車馬疲。
    • 13、《卜算子·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·宋代水是眼波橫,山是眉峰聚。欲問行人去那邊?眉眼盈盈處。才始送春歸,又送君歸去。若到江南趕上春,千萬和春住。
    • 14、《生查子·旅思吳偉業·清代一尺過江山,萬點長淮樹。石上水潺潺,流入青溪去。六月北風寒,落葉無朝暮。度樾與穿云,林黑行人顧。
    • 15、《沁園春·靈山齋庵賦時筑偃湖未成辛棄疾·宋代疊嶂西馳,萬馬回旋,眾山欲東。正驚湍直下,跳珠倒濺;小橋橫截,缺月初弓。老合投閑,天教多事,檢校長身十萬松。吾廬小,在龍蛇影外,風雨聲中。爭先見面重重,看爽氣朝來三數峰。似謝家子弟,衣冠磊落;相如庭戶,車騎雍容。我覺其間,雄深雅健,如對文章太史公。新堤路,問偃湖何日,煙水蒙蒙?
    • 16、《清平樂·題上盧橋辛棄疾·宋代清溪奔快。不管青山礙。千里盤盤平世界。更著溪山襟帶。 古今陵谷茫茫。市朝往往耕桑。此地居然形勝,似曾小小興亡。
    • 17、《浣溪沙·洞庭張孝祥·宋代行盡瀟湘到洞庭。楚天闊處數峰青。旗梢不動晚波平。紅蓼一灣紋纈亂,白魚雙尾玉刀明。夜涼船影浸疏星。
    • 18、《浣溪沙·山繞平湖波撼城張元干·宋代山繞平湖波撼城。湖光倒影浸山青。水晶樓下欲三更。霧柳暗時云度月,露荷翻處水流螢。蕭蕭散發到天明。
    • 19、《點絳唇·醉漾輕舟秦觀·宋代醉漾輕舟,信流引到花深處。塵緣相誤。無計花間住。煙水茫茫,千里斜陽暮。山無數。亂紅如雨。不記來時路。
    • 20、《江神子·江景蘇軾·宋代湖上與張先同賦,時聞彈箏鳳凰山下雨初晴,水風清,晚霞明。一朵芙蕖,開過尚盈盈。何處飛來雙白鷺,如有意,慕娉婷。忽聞江上弄哀箏,苦含情,遣誰聽!煙斂云收,依約是湘靈。欲待曲終尋問取,人不見,數峰青。
    www.av影院.com|日韩免费不卡无码av大|国产福利亚洲精品精彩在线|天天操夜夜操免费不卡
    <ol id="zetqq"></ol>

      <track id="zetqq"></track>